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36:17
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

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
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

举例说明古汉语的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也”即在名词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晋,吾宗也.
(2)“.者,.也”如: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
(3)“.者,.”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如:刘备,天下枭雄.
(5)在名词谓语的前面用副词对谓语进行限制或修饰的判断句.如:是乃圣人之过也.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

全部展开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收起

有三种句式: 1,…者,…也。例子:孔明者,琅琊人也。 2,…者也。例子: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3,…,…也。举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