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孙子和老子分别是哪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2:48:33
孔子,孙子和老子分别是哪的人

孔子,孙子和老子分别是哪的人
孔子,孙子和老子分别是哪的人

孔子,孙子和老子分别是哪的人
孙武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 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老子 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在世界的东方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降生了一位伟人老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大家知道在老子之前,社会上仅有一些哲学观点出现,从《老子》开始形成了系统的哲学理论.因此,鹿邑这块宝地,即是降圣的仙乡,又是东方哲学的发源地.据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苦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郦道元《水经注》称:“边韶老子碑云老子楚相人也,相虚荒,今属苦,城犹存,在赖游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元初涡河由太清宫南边改道走太清宫北边).翻阅历代国史,各种词书,名人论著以及《河南省志》、《归德府志》、《鹿邑县志》、《江南通志》、《安徽省通志》、《毫州志》都明确记载,老子生地在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史学界、哲学界、宗教界及研老专家,或著书立说,或撰写老证论文,认为老子生于鹿邑太清宫镇证据凿凿.据《毫州志》记载:“太清宫在城西四十五里,今属鹿邑,老子所生地”.《江南通志》(清顺治时期,今安徽与江苏合称江南省)卷二百,有一项“辨讹”,专门考证旧志中的讹错其中有对李耳的考证.结论是:“李耳,归德鹿邑人,非今江南地.唐宋之毫州,邻六县,惟谯、城父二县今江南境,余俱属河南.旧志载李耳凤阳人物中,误矣”.在重修《安徽省通志》卷二百六十,却有这样两段记载:“太清宫在毫州西四十五里,老子所妊之地,基地犹存,旧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改”.再一段是:“陈抟为毫州真源人,今河南归德府鹿邑县地,旧志收入颖州,与老子误同,兹并削之”.写得明明白白,自动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记载.一九九一年,新华社合肥五月十日电,报道安徽毫州决定举行世界老子学术研讨会的消息称:“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又称聃,是与孔子同时代并齐名的一位古代思想家,也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家乡在与毫州毗邻的今河南省鹿邑县”.实事求是,是我们传统的学风,应该发扬光大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 孔林所在地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战国...

全部展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 孔林所在地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人(今山东邹城东南)。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孔林所在地。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孙武,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未著名军事家。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这是我复制来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