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树的诗词急用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2:12:51
关于柳树的诗词急用啊!

关于柳树的诗词急用啊!
关于柳树的诗词
急用啊!

关于柳树的诗词急用啊!
咏柳诗
柳树属于杨柳科,品种繁多,据知有三千多种,遍布世界各地.我国的柳树品种也多达五十余种,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花柳、长叶柳居多.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人们借助抒情媒介,通过感情渲泄,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诗经》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咏柳的诗.诗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诗借助柳絮依依,寄托怀往之情.很著名的咏柳诗当推古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了:
碧玉装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条.
不知细叶谁栽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用丝条细带比喻柳条,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别出心裁地呕歌了迷人的春天.在春风吹拂之下,柳树抽芽长叶,正是细如剪刀的春风,“裁”出万条碧绿的柳条,装扮出这绿意盎然的春天.
白居易的《杨柳枝》则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诗道:
依依袅袅复青春,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观察柳絮形状很细致,他的《池上絮》堪称鞭辟入里之作:
池上无风有落晖,
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
湿却无穹不得归.
这里,杨花即柳絮.夕阳胡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体现出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
唐代诗人吴融有一首《杨花》则又有另番滋味:
不斗浓华不占红,
自飞晴野雪朦朦.
百花长恨风吹落,
唯有杨花独爱风.
诗表的是对杨花的肯定.杨花虽然没有百花艳冶的颜色,但是却有着百花所没有的个性.它不惧怕风吹雨打,反而凭借风力,在空中像雪花似的自由自在飞舞,别具一格.
清代周志蕙有一首《柳》诗云:
岁岁逢春春可怜,
争禁三起又三眠.
丝丝愁绪随风乱,
濯濯丰姿著雨妍.
古渡欲牵游子棹,
离亭留赠旅人鞭.
一声长笛河槁晚,
回首苍茫几树烟.
这首诗虽然题名为“柳”,却抒发了游子的离情.岸边长长的柳条仿佛舍不得游子远去,要牵住即将启程的船.柳树被人格化了.暮色苍茫中,船上的游子也频频回首眺望河边如烟的垂柳,好象在向亲人作别.
我国古代与柳有关的掌故就更多了,这里仅举一例.清代西征大将军左宗棠斩驴的故事和后人的颂诗,至今仍在西北地区广为传颂.
清朝同治年间,俄国军队霸占北疆领土,朝廷派左宗棠为大将军,西征抗敌.同治五年(1866年),左军挥师入甘,但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左即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军令如山倒,很快地,大军明天到哪,树就先天栽到了哪.左率军一路厮杀到北疆.返回时,沿途已是“千里陇原,柳絮娜娜”.在凯旋途中,左宗棠见一些树皮剥落,以致枯死.左下车细看,发现一棵树下系着一头驴子,它正在啃柳树的皮,左宗棠当即火冒三丈,下令侍卫,将驴牵到酒泉城内鼓楼下,然后击鼓传令,集合军民、官吏前来听令受训.左站在鼓楼上,下令当众斩杀驴子,并宣布,若有人胆敢破坏柳树,与驴同罪,格斩勿论.人们心胆俱惊,谁也不敢再伤一棵柳树,几年以后,柳树成荫.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左大将军植树爱柳的功劳,就将左公西征时所栽的柳树起名为“左公柳”,甘肃巡抚杨昌浚,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以赞颂此项功德.诗云:
大将西征人未还,
湘湖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柳树柳诗,令人感叹.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杨柳走进诗词...

全部展开

离别诗词与杨柳
杨柳的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无不洋溢着诗意。历代文人墨客尤其宠爱它,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就有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杨柳走进诗词,为诗词增色;诗词装扮杨柳,使杨柳传情。
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扬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
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了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
到了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据《三辅黄图》说:“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此桥,折柳赠别”故又名销魂桥,从汉、唐 以来,这儿不知演过多少人间悲剧,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将它摄入诗篇。“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可见,在灞桥握别的离情有多么深厚,诗人把送别离恨写得销魂蚀骨。“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大家送行,走出长安都门,离人去了,长条折尽,春色又减去几分。“会得离人无限意”的杨柳,就这样充当人们离愁别恨的载体,“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这些离别诗都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肠所缠绕,被一种凄风苦雨的色彩所笼罩。直到王维一曲阳关三叠,高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一场清爽明亮的朝雨,洒洗了亘古如斯、哀怨凄苦的“轻尘”,“柳色”更新,终于使离别透露出一种富于希望的情调。
毕竟,“多情自古伤离别”,王维的“朝雨”冲不走诗人们太多的凄凉悲苦与无奈。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景物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别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己的情怀。“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当年幼柳的嫩枝,如今都已成了衰飒垂老的古柳了,真是历尽沧桑,令人触目伤怀, 词人写折柳送别的人间悲剧,一个“几”字,把多少人、多少代的共同悲哀一笔写尽了。周邦彦的“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表面上看来是爱惜柳树,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元朝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描写了郊外杨柳春光的美丽和易逝,以及送客时的惆怅心情。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抒写了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将离恨付杨柳,一片烟水凄迷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离愁别恨,浓郁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别离的悲哀流传到后世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情调,所以,成语中有“生离死别”一词,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这种暗色调的情绪,因为有了袅袅的柳枝作为意象,使得离别的伤感充满了春意与诗情。古人说情和景是“互藏其宅”,即情藏在景中,景藏在情中,不是抽象写情,而是写悲喜时藏有景物。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送别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韦庄 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周紫芝.踏莎行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 轼.水龙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车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收起

碧玉装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条。
不知细叶谁栽出, 咏柳
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