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精神层面,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5:29:36
谁知道精神层面,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谁知道精神层面,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谁知道精神层面,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谁知道精神层面,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在我国,最土生土长的精神是儒家思想,它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礼教,它要求人们忠孝仁义,也规定了礼节的标准.在它的影响下,我国人民创造了绚烂的古代文化,成就了强大的东方帝国.但也是在它的影响下,我们经历了近代以来的没落.我不能说儒家思想是好还是坏,它好在教人以道德,可也正是这种古代的“道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中庸”知道是很多人包括我的做人准则,可这种中庸可这种中庸会带来什么结果?是人云亦云,是千篇一律吧.对于中庸,尼采称之为懒惰与怯弱的习俗,尼采会要求你“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儒学,于丹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怀疑她曲解了《论语》的原意.春秋时期,吃饱饭似乎也不容易,而快乐当是以吃饱为前提的吧,而《论语》,更像是一种政治理想,理想之一就是人饿着肚子也能快乐,所以说“君子食无求饱”,所以表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我总不相信人人都能做成“君子”,饿着肚子还要傻笑.但我不否认儒家思想积极的一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鲁迅斥之为“教人怎样做顺民的道德”,但在现阶段,新的道德难以建立的时候,新儒学一类儒家思想的进化版似乎也还合用.
较早传入我国的外国精神大约是佛教,佛学博大精深,但佛教中国化以后,确实是流于形式化和功利化,更多的人只是烧香拜佛、祈求保佑.而原有的教义与佛学的真谛却是没有几个人关心和知道的了.像弘一法师(李叔同)这样的一代大师已是后继无人了,佛教对于精神层面的影响几乎消失殆尽,如今只留下一些过时的习俗罢了.
近代以后,西方哲学思想与宗教思想逐渐传入我国,种类繁多,门类复杂.西方先哲的思想在东方确确实实引起了几次轰动.
天主教徒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广纳教徒,但宗教终于沦为政治手段,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一并灰飞烟灭了.
民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期间,我国知识分子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无论是陈独秀主张的“以欧化为是”,胡适提出的“输入学理”,还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的主张,都以恢弘的气度,充沛的热情大力输入西方文化,人道主义、进化论、社会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实现了国人的思想启蒙,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陈独秀提出“人权、平等、自由”,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但令人遗憾的是,新文化运动未免不够成熟,它虽然带领国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却没能为我们建立一个崭新的精神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成为了大陆哲学的“正统”,它继承了黑格尔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这种哲学,并没能为广大人民所熟知和理解,共产主义的信仰,似乎也无法实现,马克思终究没能成为中国新的精神导师.
我想,我们不会是没有精神的愚民,一个正在强大的中国,是应该建立其一种强大的精神的,它是一种全新的精神,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这样一种精神的建立,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它绝非几个哲学家所能办到的.这样的精神的目的,是构建幸福生活.我想,幸福是人类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