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达人、快来帮我解答、.谢啦.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了寓言形式的是A.《和氏》 B.《秋水》 C.《燕昭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20:22:40
语文达人、快来帮我解答、.谢啦.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了寓言形式的是A.《和氏》 B.《秋水》 C.《燕昭王

语文达人、快来帮我解答、.谢啦.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了寓言形式的是A.《和氏》 B.《秋水》 C.《燕昭王
语文达人、快来帮我解答、.谢啦.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了寓言形式的是
A.《和氏》 B.《秋水》
C.《燕昭王求士》 D.《寡人之于国也》
3.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
A.讽刺小说集 B.传奇小说集 C.笔记小说集 D.志怪小说集
4,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l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5.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A.欧阳修 B.苏拭 C.陆游 D.辛弃疾
6.“满地黄花堆积,惟淬损,如今有谁堪摘”诗句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李白 C.李煜 D.李商隐
7.“中原干戈古亦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用典 B.比拟 C.暗喻 D.借代
8.《灯下漫笔》的体裁是
A,小说 B.记叙文 C.杂文 D.读书笔记
9.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集是
A.《女神》 B.《红烛》C.《死水》D.《北方》
10.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沈雁冰 B.闻一多 C.郭沫若 D.郁达夫
11.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
A,莫泊桑 B.杰克•伦敦 C.屠格涅夫 D.欧.亨利
12.下列句子中“之”可译成“他”的是
A.诗曰:“孝子不匾,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B..公赐之食,食舍肉.
C.广吝将兵……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本D.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语文达人、快来帮我解答、.谢啦.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通篇采用了寓言形式的是A.《和氏》 B.《秋水》 C.《燕昭王
1.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2.B.《秋水》.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
3.C.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4、C.《庄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5.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6.A.李清照.选自《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D.借代(干戈本指作战武器,这里它可以体现作战的特点,因此借代战争)
8.C.杂文.鲁迅全集《坟》一章里的一篇
9.A.《女神》.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10.A.沈雁冰 发起人为: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丏尊、舒庆春(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馀人.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会址设在北京.
11.D.欧.亨利 名句:“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12.B.公赐之食,食舍肉.庄公赐给他饭食.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1、B 2、B 3、C 4、 C 5、B 6、A 7、D 8、C 9、A 10、A 11、D 12、B

1、B孟子
2、B.《秋水》
3、C.笔记小说集
4、C.《庄子》
5、B.苏拭(苏轼)
6、A,李清照
7、D.借代
8、C.杂文
9、A.《女神》
10、A.沈雁冰
11、 D.欧.亨利
12、B.公赐之食,食舍肉.

1、B 2、B 3、C 4、 C 5、B 6、A 7、D 8、C 9、A 10、A 11、D 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