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体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2:34:09
中国有几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体有哪些

中国有几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体有哪些
中国有几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居体有哪些

中国有几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体有哪些
这个比较多,除了西藏这些偏远地区,几乎每个省都有1个以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可以参考:
  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视察,提出:“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根据小平同志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于当年4月决定开放沿海的14个城市,参照经济特区的做法,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4年9月25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建立,到目前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开发区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开发区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是我国推进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步骤,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非常时期,客观总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分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准确定位国家级开发区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适时调整发展战略与政策,使我区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新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状况
  (一)设立国家级开发区的背景
  我国设立国家级开发区主要有三大背景:第一,接纳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需要.初衷主要是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制造业,扩大出口创汇,替代先进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第二,特区成功经验的推广和放大.在沿海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特区试验成功后对外开放战略的组成部分.第三,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将对外开放与发挥国内工业基础相结合的尝试.
  (二)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阶段
  国家级开发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1),创业起步时期
  在1984年至1988年间,国务院批准在沿海12个城市建立了14个国家级开发区.在这一阶段,中央对开发区的政策支持,主要不是体现在直接给予资金的资助,而是给政策、给自主权.一方面,开发区白手起家,发展基础薄弱,建设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外资进入中国尚处于试探和观望阶段,所以各开发区总体发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1991年,14个开发区总共实现工业产值145.94亿元,税收7.90亿元,出口11.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8.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1亿美元,截至1991年底累计利用外资13.74亿美元.引进项目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技术转让或技术转移很少发生.
  但是在这一阶段,各开发区大胆探索,艰苦奋斗,为下一阶段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金大循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二,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开发区管理的基本模式与法规体系.第三,在“四窗口”——“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发展宗旨的基础上,确立了“三为主,一致力”——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针.第四,培育了一批从事开发区管理与招商引资的人才.邓小平同志1986年视察天津开发区时,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
  第二阶段(1992—1998),高速发展时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二次南巡并发表重要谈话,国家实施扩大开放战略,在开放地域上,从八十年代沿海开放扩大到沿江(长江、黄河、珠江等)、沿边(境)和内陆省会城市开放;在开放领域上,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金融、贸易等服务领域,呈现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势.顺应这一战略,开发区在数量和规模上有了很大的扩展.掀起了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新一轮高潮.1998年,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总共实现工业产值1869.09亿元,税收131.16亿元,实际吸收外资32.52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了6.2倍(按不变价格计算)、8.9倍(按不变价格计算)和8倍;平均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2.5%、38.8%和36.9%.
  首先是跨国公司开始取代了中小资本的主体地位,美国摩托罗拉、法国太平洋炼油、美国宝洁、韩国三星等一大批投资上亿美元甚至上十亿美元的大项目纷纷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其次是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直接推动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了外商投资的最大热点,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视为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示范作用日益显现,国内掀起了建设开发区的热潮.国家级开发区由最初的14个增加到32个.
  第三阶段(1999—2002),稳定发展时期
  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批准了中西部地区省会、首府城市设立国家级开发区.使国家级开发区和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增加到53个.
  一方面国家级开发区基础更加雄厚,投资环境相对优势更加突出,一些开发早、规模大的国家级开发区功能不断完善,从早期纯粹的工业园区,变为兼具居住、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城市新区.另一方面,政策与体制环境的变化、国家级开发区功能的变化以及外部竞争的加剧,都对国家级开发区原有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国家级开发区面临“第二次创业”的新任务.
  1999年,吴仪副总理在庆祝开发区15周年座谈会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开发区第二次创业理念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含义: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二是坚定不移地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三是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区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总之,开发区二次创业就是要从依靠政策优惠,转为依靠已经形成和进一步完善的投资环境,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人才培训、服务和效率等因素构成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科学发展时期
  中共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国内外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家级开发区也开始步入科学发展时期.2004年,在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二十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政策,认真总结经验,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更加注重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更加注重开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防止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努力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
  调整开发区的发展方针.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提出开发区的奋斗目标.即“六个成为”:努力建设成为促进国内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结合体;成为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及其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推进所在地区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成为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排头兵.
  “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经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期是:经济指标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20%,占全国总量的8%左右,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1000亿元,年均增长17%,税收收入3400亿元,年均增长22%,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1%;科技指标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23000亿元,年均增长20%;建成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孵化器)600万平方米;效益指标方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万元/人,单位面积土地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15亿元/平方公里,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生工业产值63亿元/平方公里;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方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绿地率达到30%;区内实现就业775万人.
  新时期开发区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开发区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载体,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更为丰富、重要和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