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在 新语 中为汉高祖提供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5:27:38
陆贾在 新语 中为汉高祖提供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陆贾在 新语 中为汉高祖提供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陆贾在 新语 中为汉高祖提供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陆贾在 新语 中为汉高祖提供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陆贾的政府不干涉理论,大概可以称为东方的自由放任主义,与二千年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倡导的自由放任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斯密反对政府用看得见的手过多地干涉市场,他强调看不见的手──自然的市场法则──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斯密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能有三:   (1)保护国家安全,使其不受他国的侵犯;(2)维持社会内部的公正与秩序;(3)建设并维持一定的公共土木事业及公共设施.显然,陆贾与斯密都认为政府当好“守夜人”就足够了,所不同的是,陆贾的守夜人是个乡村社会的守夜人.
  编辑本段陆贾的思想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说过,与 指约而易操 、无为而无不为的黄老之术不同,儒家力倡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①,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并且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君主模范带头作用起得如何.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一个国家的命运是与这个国家君主的道德修养水平密切相关的.   如果这个国家的君主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时时以仁义 修身、勤政爱民、重义轻利,具有很高的道德境界,那么他便会受到天下臣民的拥护与爱戴,天下也会因之而大治;反之,如果这个国家的君主暴虐无道、不施仁义、弃德任刑、横征暴敛、远贤圣而用奸佞,那么这个国家很快就会灭亡.也就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所说的: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③;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④;总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⑤.   先秦儒家的这套 德化 理论,被 时时前说称《诗》、《书》 的汉代第一儒——陆贾继承了下来.而秦以 极武 而亡又是陆贾高扬儒家 德化 理论的机缘.陆贾作为刘邦的谋士,他在替刘邦总结秦亡教训并为汉家王朝制订长治久安之术时,就明确指出,要治理国家只靠武力与刑罚是不行的,儒家的 德化 理论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他认为秦二世而亡就是因为秦王不施仁义、专任刑罚, 骄奢靡丽 、重利轻义以及重用赵高等奸佞之臣所致,因此他认为汉家王朝要想不重蹈秦亡之覆辙,就必须以 去事之戒 作为 来事之师 ①,就必须反秦道而行之: 行仁义 而轻刑罚; 闭利门 而尚德义; 锄佞臣而 求贤圣.   首先,陆贾认为, 极武 、 尚刑 是秦王朝骤亡的第一个原因.他说: 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 ②,又说: 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卵之患 ③,还说: 秦始皇帝设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   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④因此,陆贾认为, 夫法令者,所以诛恶,非所以劝善 ⑤,用刑太极则 民畏之 ,民畏之则去其域 ⑥,甚或铤而走险起来反抗.因此, 夫欲建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 ⑦而要 得之于民 ,就必须 握道而治,[依]德而引,席仁而坐,仗义而强 ⑧,就必须 法先圣 而 行仁义 ,因为 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 , 夫谋事不并仁义者后必败,殖不固本而立高基者后必崩.所以, 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微,忖度天地,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一句话, 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⑨这样,作为先秦儒家之核心的 仁义 思想,便通过陆贾而成了汉朝的立国之本.   其次,陆贾认为,秦王朝二世而亡的第二个原因是横征暴敛,骄奢靡丽.他说: 秦始王骄奢靡丽,好作高台榭、广宫室,则天下豪富制屋宅者,莫不仿之,设房闼、备厩库、缮雕琢刻画之好,博玄黄琦玮之色,以乱制度. ①在陆贾看来,无论是哪个君主,只要他弃仁义而不顾,一味追求靡丽的物质享受而不管人民的死活,肯定会遭到身死国破之祸.过去, 楚灵王居千里之地,享百邑之国,不先仁义而尚道德,怀奇技□□□,□阴阳,合物怪,作乾溪之台,立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文,然身死于弃疾之手 ②.到秦朝,秦始皇与秦二世又 骄奢靡丽 ,穷天下之奇宝异珍 以极耳目之好,以快淫邪之心 ③,结果弄得 疲百姓之力 ,而遭到天下人的反抗,最后国破家亡而成为后人的笑柄.基于这样的历史教训,陆贾认为 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以. ④所以 圣人卑宫室而高道德,恶衣服而谨仁义,不损其行,以增其容,不亏其德,以饰其身.国不贵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所以稀力役而省贡献也.璧玉珠玑不御于上,则玩好之物弃于下;雕刻綪画不纳于君,则淫伎曲巧绝于民 ⑤.   也就是说,只有 重义轻利 —— 卑宫室而高道德 、 谨仁义 而 稀力役 ,才是 持久之道,常行之法也. ⑥在这里,陆贾高举先秦儒家义利之辨的大旗而对历史上的那些重利轻义的人进行了全面批判,这一方面具有普遍的重义轻利的意义,例如他曾经说, 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 ①, 君子以义相褒,小人以利相欺 ②;又说 达于义者不可以动以利 ③.但实际上,陆贾的义利之辨,主要是针对君主的行为而言的,如果我们联想到汉高祖刘邦在得天下后,视天下为一己之产业,说出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④的话来的话,那么,就更可见陆贾的义利之辨是有的放矢的.这样,先秦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也被陆贾纳入了其《新语》之中,而成了陆贾为汉初统治者设计的一条基本的为政原则.   再次,陆贾认为,秦王朝覆灭的另一个原因是秦王不知选贤任能,而是重用赵高等擅权弄柄的佞臣.陆贾说秦 以赵高、李斯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何哉?所任非也. ⑤据此,他认为 杖圣者帝,杖贤者王,杖仁者霸,杖义者强,杖谗者灭,杖贼者亡. ⑥那么,人主怎样才能做到 选贤任能呢?陆贾认为,这就要求君主本人 居高处上 ,要以 仁义为巢 , 行以仁义为本 ⑦,这样 仁者在位而仁义来,义士在朝而义士至. 除此之外,陆贾还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 慎微 ,二是 辨惑.陆贾认为,有很多德才兼备的贤能之人,如为天子佐,尅夏立商 的伊尹、 德美垂于后世 的曾子,以及孔家大贤人颜回,他们虽然在后来都 垂大名于万世 ,但起初却不过是做一些平凡而细微的事,如伊尹 躬执农夫之作 、曾子行孝于 糜粥之间 和 衽席之上、颜回 在陋巷 而 不改其乐.对于这些人,陆贾认为,君主必须能够从他们的所 行之 小 ,发现其德行之 大 ,因为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君主只有做到 慎微 ,才能选拔到 意怀帝王之道 、 志图八极之表 的贤能之士.①除 慎微 外,陆贾认为君主还必须能够 辨惑.所谓 辨惑 ,就是指君主要有辨别谁是贤能正直之君子、谁是佞邪奉迎之小人的能力.因为在陆贾看来,有一些忠贤之士为   了国家和君主的长远利益,敢于 行不敢苟合,言不为苟容 ,说一些 忤逆之言 ;而一些佞邪之人则为了 阿上之意,从上之旨 ,往往 操直而乖方,怀曲而合邪 , 无悖逆之言,无不合之义.如果君主不能明辨邪佞之臣对君主的迷惑,而单以是否讨好人君作为识别臣下是否忠诚的标准,结果必然是佞臣在朝而忠良被逐, 为善而不称善,或不善而称善 ②.长此以往,任何君主都必然象秦二世那样因为不辨马鹿、颠倒是非而落得个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的下场.③   基于此,陆贾认为只有君主深辨其 惑 , 诛锄奸臣贼子之党,解释凝滞纰缪之结,然后忠良方直之人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 ④,国家也才能长治久安.   总之,汉代第一儒陆贾在总结 秦所以失天下 的基础上,鲜明地树立起了尊儒的旗帜,为汉初统治者制定了 行仁义 而轻刑罚、重 义 而轻 利 、任忠贤而远奸佞的带有强烈儒学色彩的三大为政原则.但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说,陆贾并非一个 醇儒 ,他尊儒是因为他认为儒家对 守天下 有用,虽然后人称他为汉代第一儒,但他自己却从没有以起衰绍圣的儒学大师自居,他所关注的只是汉朝以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政治实践才能免于重蹈秦亡的覆辙.因此在这样一种 因世而权行 的思想指导下,他对汉初流行的其他各家学说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还有选择地吸收了其他诸子的思想来充实儒家的思想体系.当然儒家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以对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行重构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在汉代则是由陆贾首先开启的.   所以,陆贾不仅是汉代重儒第一人,也是汉代儒家人物吸收其他各家思想以建立汉代新儒学的第一人.   首先,陆贾的 夫道莫大于无为 的思想来源于道家 黄老之学.陆贾说: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下,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   周公制作礼乐,效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 ①但是,陆贾的 无为 并不是由作为宇宙本根的 道 的 无为 推演出来的,而是从秦王朝骤亡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与秦始皇的滥用刑罚的 有为 相对立的.陆贾说: 秦始皇帝 设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 ②因此,陆贾认为: 夫刑重者则身劳,事众者则心烦,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身劳者则百端回邪而无所就.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不言而信,不怒而威. ①总之, 故无为也乃有为也 ②.   其次,陆贾天人学说中的阴阳灾异思想来源于阴阳家.我们知道,天人关系是两汉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陆贾一方面继承与发挥了《易传》与《荀子》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同时也吸收进了阴阳家的一些 天人感应 、阴阳灾异的迷信思想.陆贾说: 《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故曰张日月,列星辰,序四时,调阴阳,布气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在天者可见,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纪,在人者可相.……跂引喘息、蜎飞蠕动之类,水生陆行、根著叶长之属,为宁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者也.③陆贾在《道基》篇中开宗明义讲的这段话,实际上是通过发挥《易传》的思想来阐述自己的宇宙万物皆是由 气生成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这里,没有什么东西是神秘莫测的,一切都是可以被认识的. 在天者可见,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纪,在人者可相.陆贾的这种宇宙观,与荀子的 天人相分 学说也有相同之处,因为除《道基》篇之外,在《明诫》篇和《至德》篇中,陆贾还曾进一步说到: 故世衰道失,非天之所为也,乃君国者有以取之也 ,欲立功兴誉,垂名流光显荣华者,必取之身.这就是说,社会的兴衰、国家的治乱、个人的贵贱荣辱皆与天无关,一切都取决于 人事.陆贾之所以大肆鼓吹这种 明于天人之分 的思想,主要是想让君主不要受那些 论不验之语,学不然之事,图天地之形,说灾异之变 而 不学诗书、行仁义 的世俗之人的迷惑,一心一意地 行仁义、法先圣 ,把国家治理好.但是,陆贾并没有把这种 天人相分 的思想贯彻到底,阴阳家的天人感应、祯祥灾异的迷信思想也是陆贾天人学说中的重要内容.陆贾说: 恶政生于恶气,恶气生于灾异,蝮虫之类,随气而生,虹蜺之属,因政而见.治道失于下,则天文应于上;恶政流于民,则虫灾生于地.……周公躬行仁义,郊祀后稷,越裳奉贡,重译而臻,麟凤草木缘化而应.殷纣无道,微子弃骨肉而亡.行善则鸟兽悦,行恶则臣子恐 ①.又说: 星不昼见,日不夜照,雷不冬发,霜不夏降,臣不凌君,则阴不□□阳;盛夏不署,隆冬不霜,黑气苞日,彗星扬□□,虹蜺冬见,蛰虫夏藏,荧惑乱宿,众星失行,圣人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②.在这里,陆贾便把人道的好坏与天道的祯祥、灾异看作是互相感应的关系,认为政治败坏,天便降虫灾于地;而政治清明,则麟凤等祯祥之物便会产生.那么,陆贾为什么由 明于天人之分 的唯物主义思想陷入了这种 天人感应 的神学唯心主义的泥坑呢?其主要原因是,陆贾虽从天人相分的角度要求君主 握道而治,[依]德而行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人间最高的权威,君主可以统治万民,但却没有人能制约君主,因此只有借这种可与人 感应 的 天 来警戒、威吓人君,使其 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而起到一种规劝和限制人君胡作非为的作用.   再次,在历史观方面,陆贾继承了法家韩非的观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 先圣 、 中圣 、 后圣 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陆贾说: 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先圣 的代表是神农、黄帝、大禹和奚仲.神农 教民食五谷 ,黄帝教民 筑宫室 ,大禹为民 决江疏河 ,奚仲教民 作车船. 先圣 之后,便是所谓的 中圣 时期.这时 民知轻重,好利恶难,避劳就逸.于是皋陶乃立狱制罪,悬赏设罚…….民知畏法而无礼义,于是中圣乃设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仪,明父子之礼,君臣之义. 再到后来, 礼义不行,纲纪不立,……   于是后圣乃定五经,明六艺,……以绪人伦,宗诸天地…… ①.在此,陆贾不仅意识到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还接触到了国家和法律的起源.陆贾的这种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 先圣 、 中圣 、 后圣 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观点,与先秦韩非在《韩非子·五蠹》中把历史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世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不仅如此,陆贾还根据韩非的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和 世异则事异 、 事异则备变 ②的思想,认为 制事者因其则,……因世而权行 ③,又认为因 天地之法而制其事,则世之变而设其义.故圣人不必同道 ④.由此可以看到,在诸子各家中,虽然陆贾最坚决反对的是法家,但他并没有全盘否定法家,他反对的只是法家 严而少恩 的极刑思想,对于法家的合理的思想因素还是积极地加以吸取的.陆贾在继承与发挥法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这种 权变 学说,表达了汉初地主阶级在夺取政权后积极巩固和发展封建统治的新制度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汉初杰出的思想家,陆贾的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他是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基础上第一个提出以 行仁义 作为立国之本的思想家,因此他是汉代的第一个著名儒家人物;②陆贾虽然在《新语》中大倡 仁义 之说,但陆贾的 仁义 已不象在先秦儒家那里那样具有普遍的道德伦理的意义,而是逐渐变成了封建君主用以 得天下之民 的一种 长久之术 ;③陆贾为了使儒家学说更加适应汉初政治统治的需要,他在坚持儒家基本思想倾向的同时,已经公开地从道家、阴阳家、法家等诸子各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儒家的思想体系,开启了汉代儒学重构的先河.   总之,陆贾不仅为儒学在汉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为儒学在汉代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因此他是上承孟(子)、荀(子),下启贾(谊)、董(仲舒)的汉代重要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由先秦儒学发展到董仲舒的今文经学的一个中间环节.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