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高二期末测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1:45:20
泰安市高二期末测试题

泰安市高二期末测试题
泰安市高二期末测试题

泰安市高二期末测试题
2006-2007学年度泰安市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阅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对比图一和图二,从图二中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
A.田氏代齐 B. 三家分晋 C.长城的修筑 D.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两图反映出的共同政治特点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分封制的实施与完善
C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走向崩溃
D.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开始出现,之后不断完善,到明清时期,专制权力达到顶峰.据此回答3~7题.
3.在西周,"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正妻所生的儿子们 ②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的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的嫡长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他所指的周秦之制分别是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井田制和中央集权制
C.奴隶制和封建制 D.井田制和私田制
5.北宋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的政治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A.加强皇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削夺将帅权力 D.削弱相权
6.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个王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封诸侯国 B.增设节度使
C.大力削弱地方权力 D.实行行省制度
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电视剧名出了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代己废除
C.历史上并无刘墉其人
D.电视剧过分夸张,哗众取宠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要溯源到夏、商、周三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是古代希腊和罗马.而中西方古代文明的特点不尽相同,中国以专制为特色,雅典城邦以民主政治而著名,罗马帝国以法律为骄傲.据此回答8~11题.
8.自然环境对中国和西方的古代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希腊城邦和中国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不符合当时实际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辽阔平原,农耕经济,安土重迁
B.古代希腊:多为山地,多种经济形态并存
C.古代中国: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缘共产制,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
D.古代希腊:港口众多,交通便利,便于殖民扩张,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9.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主权在民 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民主为国内人民共享
10.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位中亚成年男子不堪国内的政治迫害,为追求政治上的平等以 及个人自由而奔走他乡,下列选项符合他的政治追求的是
A 雅典 B.中国 C.罗马 D.没有可选择的国家
11.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 布无效,因为他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阶级
C.罗马法为巩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D 罗马法起着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政治制度的创建、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根据中国、英国、美国和德国的政治变迁回答12~15题.
1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3.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y in Europe."这是因为
A.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B 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
C.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4.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但美国总统尼克松却因"水门"事件险些被国会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民主制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
15.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 ."这一事业指
A.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人侵 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17世纪的英国,建立了宪法原则上的新型君主制--立宪君主制.18世纪后期的北美大陆,矗立起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共和政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20题.
16.《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事成为一种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17.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18.1896年帮助麦金利赢得大选的马克·汉纳说:"要赢得选举,需要两个东西.第一个是金钱,第二个我就不记得了."美国前国会议员奥尼尔在解释金钱与选举的关系时讲得更具体:"任何竞选都由四部分组成,候选人、政策立场、竞选班子和金钱,没有金钱,其他三项都可以忘掉."这些都说明
A.民主政治是金钱政治
B.美国的两个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C.美国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有产者的民主政治
D.民主政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
19.右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斗争
B.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选举中相互妥协
C.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被喻为"驴子"和"大象"
D. 民主党和共和党操纵美国的政治选举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段谈话表明
  A.丘吉尔与罗斯福都是国家元首
  B.丘吉尔与他的内阁实行集体领导
  C.罗斯福的行动不受国会的限制
  D.丘吉尔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一般实行立宪君主制或共和制,德国和法国就是这两种体制的典型代表.据此回答21-23题.
21.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B.1791年宪法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2.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文宣称:"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文实施的意义是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恢复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为法国的总统
D.堵塞了曾统治过法国的君主家族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23."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冲击下,中国步入生死存亡的危急之秋.据此回答24-25题.
24.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 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④是一场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5.下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图中所示惨状是由哪些国家何时造成的?
         
  A.英国、1858年 B.英国、1860年
  C.英法、1858年 D.英法、1860年
  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农民阶级奋起抗争.据此回答26-29题.
26.洪秀全提出"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这表明洪秀全
A 主张进行现世的斗争 B.主张学习先进文化
C.创立了较科学的理论 D.主张进行宗教改革
27.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提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 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变乱
2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 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29.义和团运动兴起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 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A.农民阶级的运动己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
D. 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入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探寻着中国政治改革之路.据此回答30-33题.
30.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出现了"日胜俄败"的结局.这一事件加剧了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
A.实行民主政治 B.收回铁路、矿山等权利
C.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D.仿照西法练兵
31.2005年3月29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词中说:".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出师未捷,千古遗恨.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民国以立,共和新造.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黄花忠魂,以励来兹."对这段祭词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②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
  ③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④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32.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对舆论的限制缺乏得力措施
④-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3.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了
A.革命深入人心,使地主们和旧官僚资产阶级化
B 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D.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后,巴黎无产阶级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据此回答34-36题.
34.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 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放弃理论探索和指导,集中精力投身工人运动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35.《共产党宣言》宣称:"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公开宣布:他们的 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这表达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心声.在马克思看来,"他们的目的"应当是
A.开展社会主义运动 B.夺取资本家的工厂
C.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进行革命宣传
36.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实质意义是
A.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考试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英勇抗争,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据此回答37-40题.
37.国共十年对峙期间,"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B.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
C.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
38.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改革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不再照搬苏联的经验 B.转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改变了斗争目标 D.以民族利益为重
39.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多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持
B.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C.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D.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40.红色旅游地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 地.你认为山东的沂蒙山成为红色旅游地的理由是
A.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B.在此地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次胜利
C.战略决战时期国共军队决战的核心地区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4l题14分.第42题18分,第43题15分.第44题13分.共60分)
41.(14分)人们一般认为,西欧古典文明是指处于奴隶时代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两大文明都有一个渐次拓展、不断吸纳改造和创新的过程.请回答:
(1)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5分)
(2)为什么说"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3分)
(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希腊和罗马各经历了怎样的不同演变过程?(6分) 42.(18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填充下表空白处.(10分)
 
 
  (2)从唐朝到清朝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2分)
  (3)从雅典民主政治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你认为推动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4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进行了民意测验.其中"你心目中的伟大人物"一项,世界伟大人物的最高票是列宁,国内伟大人物的最高票是孙中山.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材料三.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请回答:
(1)材料一民意测验的结果,说明北大学生的主流政治追求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贫瘠的中国西北部"指的是哪里?为什么具有"革命乐观情绪"的"千千万万青年人"会聚集到这里?(P分)
  (3)材料三中的"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3分)
  (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内容,说明它们如何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6分) 44.(13分)阅读:图片中的近代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中华民族历经了几多风雨,所以我们懂得国必兴旺."这段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发展的渴望.下图是我国近代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情景.
  (1)图1"国门洞开"反映近代中国遭受欺凌的开始,此时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变化?(1分)
  (2)图2状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瓜分狂潮"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的危机?(2分)
  (3)根据图3寓意,说一说日本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有哪些?(4分)
  (4)从这三幅图中,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的主题应该是什么?(2分)

北京十五中学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第一卷 初中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03年泰安市中考生物试题 2003年资阳市中考生物试题 初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