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 孟子的“尽心知性”思想,在儒家心性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6:14:21
谁会 孟子的“尽心知性”思想,在儒家心性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谁会 孟子的“尽心知性”思想,在儒家心性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谁会 孟子的“尽心知性”思想,在儒家心性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谁会 孟子的“尽心知性”思想,在儒家心性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尽心知性”思想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构建起了他的心性之学的思想体系.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而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人能尽量发挥扩充心中的善端,就能认识本性,并且付诸实践.“尽心”和“知性”二者关系密切,“尽心”是前提条件,只有做到“尽心”才有可能实现“知性”.在孟子看来.“尽心知性”是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的一个必要途径.
  在孟子看来,只要在“寡欲”、“内省”、“养气”这三方面下工夫,就有可能实现“尽心知性”.“寡欲”要求淡泊物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他认为修养心性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办法的了.他认为人如果欲望少,即使善性有所缺失,也不会失去很多;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即使善性有所保存,保留的也不会很多.“内省”要求反求诸己.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他认为任何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省自己.养气的目标是“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对“浩然之气”的解释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上》).孟子认为浩然之气,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否则,就显得软弱乏力.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而取得的.
  孟子的心性说开创儒学“内圣”一脉,为宋明理学之渊源.孟子心性之学的根本目的即是塑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人格,这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对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性格塑造,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作用.